浙江省上消化道肿瘤防控与诊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国科大肿瘤医院与中科院医学所,形成了以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化学、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等多学科交叉、医工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团队,围绕上消化道肿瘤“多维早筛技术研发及防控体系构建、临床智能诊疗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疾病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三个方向。通过“临床医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多学科交叉分析和探索—医工研深度融合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进行临床验证和转化”的分工协作思路,深化院所融合,最终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治提供新的依据和标准。
中科院医学所新药研发实验室由马大为院士领衔,集聚一批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实验室始终秉承“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需求导向理念,与临床医生紧密联系,围绕具有重大临床需求的癌种,自主研发高水平创新药物,旨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1年7月,中科院医学所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联合共建中科院医学所-华大生命组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聘任杨焕明院士为首席科学家。该中心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整体指导思想,依托医学所与华大全球资源,前瞻性布局“组学与信息学”大平台,汇聚全球创新人才,谋划大科学工程项目,打造全球影响力。
中科院医学所细胞治疗技术研究与工程实验室,由付小兵院士担任主任,于起峰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赵明研究员担任执行主任。课题组成员包括院士、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研究生20余人,团队核心成员在组织修复与再生、疾病生物治疗、创伤医学、图像测量与视觉导航、光测实验力学、细胞治疗技术、3D打印等领域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贡献。
分子诊断中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医学所所长谭蔚泓领衔,致力于开展恶性肿瘤、重大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分子诊断和自动化检测科研攻关,聚焦于研发肿瘤和病原微生物的精准检测技术、即时智能化检测设备以及家庭式、项目联检式产品,构建医疗大数据驱动下的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辅助诊疗和健康管理平台,提高我国重大疾病预警监控检测能力。
宋杰教授,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项目获得者(2016年),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8年),浙江省智能诊断技术中心副主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课题组现在主要的研究方向是DNA纳米技术与分子通信及信息存储,智能载药系统及基因治疗,以及智能诊疗仪器的开发与应用。课题组已发表文章40余篇
贾飞,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东北大学,导师张可教授,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在递送核酸等生物制剂方面的应用。2017年至202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Robert J. Macfarlane教授,开展新型结构高分子水凝胶设计以及金属纳米颗粒-高分子复合晶体材料制备等方面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Sci., Nano Lett., 等发表多篇论文。
渠凤丽,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主要从事“恶性肿瘤智能分子诊断、肿瘤标志物筛选、靶向药物递送、生物传感界面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共发表SCI论文130余篇,SCI他引750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