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医学所核酸适体筛选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由中科院医学所所长谭蔚泓院士领衔,依据中科院医学所的发展战略与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设立的高端研发中心,也是全球第一个核酸适体筛选及新药研发技术平台。
方晓红,中科院医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两次任科技部单分子单细胞检测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已在PNAS,JACS等发表学术论文220多篇,获得30多项国家发明授权专利。现任美国化学会Analytical Chemistry 副主编和Int. J. Nanomed.、ChemPhysChem、Sci. China-Chem.、Chin. Anal. Chem.、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等SCI国际期刊编委。
1. 年薪30-40万元(税前)+住房公积金和社保单位缴纳部分+科研绩效奖励。 2. 科研启动费50万元,特殊仪器可单独配置。 3. 充分尊重个人研究兴趣,团队为科研开展、项目申报等提供精细指导。 4. 实行2+3模式,首个资助期满达到合同任务要求者,转为正式编制助理研究员岗位,业绩突出者可申请副研究员岗位,按当年人才政策享受引进待遇。
浙江省上消化道肿瘤防控与诊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国科大肿瘤医院与中科院医学所,形成了以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化学、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等多学科交叉、医工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团队,围绕上消化道肿瘤“多维早筛技术研发及防控体系构建、临床智能诊疗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疾病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三个研究方向。通过“临床医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多学科交叉分析和探索—医工研深度融合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进行临床验证和转化”的分工协作思路,深化院所融合,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防控与诊治提供新方法和新策略。
智慧医疗/人工智能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致力于探索和应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算法和可信智能平台技术,围绕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精准诊疗、智能制药和康复管理等方向开展研究。探索机器学习、大数据、区块链、超算、云计算、基因工程、生物科技等前沿技术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和临床医学上的深度应用,推进普惠健康、降本增效、大力推进智慧医疗、智能诊断和智能制药的基础研究和广泛应用。中心与国科大肿瘤医院深入合作,依托于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聚焦临床关键问题开展有组织的研发和攻关。
浙江省上消化道肿瘤防控与诊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国科大肿瘤医院与中科院医学所,形成了以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化学、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等多学科交叉、医工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团队,围绕上消化道肿瘤“多维早筛技术研发及防控体系构建、临床智能诊疗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疾病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三个方向。通过“临床医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多学科交叉分析和探索—医工研深度融合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进行临床验证和转化”的分工协作思路,深化院所融合,最终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治提供新的依据和标准。
中科院医学所新药研发实验室由马大为院士领衔,集聚一批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实验室始终秉承“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需求导向理念,与临床医生紧密联系,围绕具有重大临床需求的癌种,自主研发高水平创新药物,旨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1年7月,中科院医学所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联合共建中科院医学所-华大生命组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聘任杨焕明院士为首席科学家。该中心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整体指导思想,依托医学所与华大全球资源,前瞻性布局“组学与信息学”大平台,汇聚全球创新人才,谋划大科学工程项目,打造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