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医学所细胞治疗技术研究与工程实验室,由付小兵院士担任主任,于起峰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赵明研究员担任执行主任。课题组成员包括院士、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研究生20余人,团队核心成员在组织修复与再生、疾病生物治疗、创伤医学、图像测量与视觉导航、光测实验力学、细胞治疗技术、3D打印等领域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贡献。
分子诊断中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医学所所长谭蔚泓领衔,致力于开展恶性肿瘤、重大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分子诊断和自动化检测科研攻关,聚焦于研发肿瘤和病原微生物的精准检测技术、即时智能化检测设备以及家庭式、项目联检式产品,构建医疗大数据驱动下的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辅助诊疗和健康管理平台,提高我国重大疾病预警监控检测能力。
宋杰教授,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项目获得者(2016年),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8年),浙江省智能诊断技术中心副主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课题组现在主要的研究方向是DNA纳米技术与分子通信及信息存储,智能载药系统及基因治疗,以及智能诊疗仪器的开发与应用。课题组已发表文章40余篇
贾飞,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东北大学,导师张可教授,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在递送核酸等生物制剂方面的应用。2017年至202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Robert J. Macfarlane教授,开展新型结构高分子水凝胶设计以及金属纳米颗粒-高分子复合晶体材料制备等方面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Sci., Nano Lett., 等发表多篇论文。
渠凤丽,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主要从事“恶性肿瘤智能分子诊断、肿瘤标志物筛选、靶向药物递送、生物传感界面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共发表SCI论文130余篇,SCI他引750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以下简称医学所)化学生物学与新药研发课题组由马大为院士领衔,聚集了药物化学、肿瘤药理学等领域的人才,紧密联系临床医生,围绕具有重大临床需求的癌种,研发高水平创新药,旨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本课题组秉承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需求导向理念,主攻国人高发的瘤种,以化学小分子为武器,从疾病的分子机制探索成药靶点;依托医学所和肿瘤医院的诸多平台,新药实验室整合了小分子化合物库模块,蛋白质谱和蛋白质组学模块,酶学功能生化测试模块,细胞系测试表征模块和动物体内药效评价模块的全流程,为自主研发创新药物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成果转化部干事招聘启事一、单位简介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医学所”)是中科院首个以医学命名的直属研究所,也是浙江省引进的首个国家级生命健康研究机构。中科院医学所坐落于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杭州,作为中科院和浙江省协同深化医学战略合作的重大布局,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瞄准健康中国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医学研究的源头创新,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研究所、医院、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三位一体”优势,开展肿瘤诊断、精准治疗、新药研发、分子病理、智能医学、健康管理等重大疾病诊疗和防控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培养高端医学人才,
2021年7月,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以下简称“医学所”)成立“生命组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聘任杨焕明院士为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