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芩

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浙江省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课题组致力于利用化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绘制肿瘤的单细胞分子图谱,鉴定肿瘤治疗新靶点,开发预测药物效果的生物标记物,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

查看更多

刘湘圣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2009和2014年分别获浙江大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4年8月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6月,升任项目科学家。2020年10月回国加入中科院医学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长期项目和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项目等资助。主要开展核酸适体靶向药物、mRNA药物与疫苗、智能纳米药物载体、肿瘤免疫治疗、纳米-生物界面效应等研究, 旨在为癌症、重大传染性疾病等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累计发表SCI论文70余篇,总引用5000余次,其中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代表性工作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JCI), ACS Nano,Advanced 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作为核心发明人,申请及获授权中国、美国专利10余项,并开展相应临床转化。

查看更多

宋金召

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2013年毕业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自2013年起,先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前,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助理教授,作为独立PI和co-PI成功获得了NIH K01和NIH R21两项科研项目的资助和一项创业孵化基金的资助,总金额~130万美元,并获NIH“科学家发展奖”、美国临床化学会“精准医疗青年科学家奖”。

查看更多

樊梦阳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随后进入国际顶尖药企礼来工作,在药物化学部门从事代谢类疾病的小分子药物研发,后又在哈佛医学院和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利用化学生物学手段针对全新抗肿瘤靶点寻找小分子探针和抑制剂。2021年8月正式加入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主要从事小分子创新药物的发现,新抗肿瘤靶点的验证以及药物筛选新技术的开发等。目前已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Organic letters等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美国授权专利3项。

查看更多

符婷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科学实验中心主任。2003年6月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分析化学硕士学位,2017年在湖南大学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20年9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学生物传感、核酸适体的筛选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开展了基于Cell-SELEX技术的核酸适体筛选相关工作,合成了全新的人工三氟甲基化DNA(简称FNA ) ,有望用于构建新的人工碱基筛选平台,为提高文库结构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契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科技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先后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1项,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1项,并作为骨干力量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

查看更多

贾浩然

2021年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引进的博士后。2021年6月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细胞表面修饰、亚细胞器定位的精准治疗和细胞荧光成像等。迄今为止,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Chem. Soc. Rev., JACS, ACS Nano, Chem. Sci., Small, Biomaterials, J. Controlled Release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5篇。

查看更多

陆叶

2021年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引进的博士后。2021年海德堡大学流行病学专业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包括胰腺癌风险的遗传易感性、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等。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在Int J Cancer,J Med Genet,Front Genet,Carcinogenesis等期刊发表论文7篇。

查看更多

肖润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项目获得者。 2009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20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研究中心从事心理因素通过神经免疫途径影响癌症及自我免疫性疾病机制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心理因素如何通过神经免疫途径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2)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尤其是肿瘤免疫相关的分子机制和免疫治疗。目前在相关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SCI 收录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 Blood,Brain Behavior Immunity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Molecular Therapy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受邀写评论 1 篇。另外还在 Diabetes,Aging Cell 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共同作者论文。参与项目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和华夏医学科技奖。

查看更多

人才招聘

(根据您的岗位搜索职位)

中科院医学所分子诊断中心诚聘海内外英才2022/09/23

  • 35岁以内
  • 博士

研究领域:功能核酸设计与筛选、靶向药物合成、重大疾病精准诊疗新方法、分子生物学动态研究新方法人工细胞构建、分子诊断新技术等。


招聘专业:1.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生物传感、生物医学、免疫分子生物学、神经细胞生物学或相关专业。2.光学工程、光学仪器、微纳加工、流体力学或相关专业。


中心面向全球招募以上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欢迎具备上述研究背景的青年科学家踊跃加入。

中科院医学所细胞治疗技术研究与工程实验室诚聘海内外英才2022/09/23

  • 35岁以内
  • 博士

(一) 微生物检测

主要开展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细胞基因药物与生物制品微生物检测快速新型替代技术方法的研究,检测试剂开发与自动化检测装备研制。


(二)免疫细胞治疗

主要开展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全肿瘤抗原细胞疫苗/TIL等)研究,包括临床前研究、细胞制品制备工艺优化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细胞的体外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制备技术研究与自动化装备研制。


(三)微流控技术

建立微流控技术研发与制备中心,应用微流控技术进行微生物快速检测,进行循环肿瘤细胞筛选、分离等,为细胞治疗提供重要工具。构建人体器官芯片, 用于验证候选药物,开展药物毒理和药理作用研究,实现个体化治疗。


(四)机器视觉与生物图像处理

建立机器视觉研发中心,将机器视觉技术同微生物检测及细胞治疗技术相结合,开发在线监测AI系统平台,实现对微生物的在线智能识别和分类。应用视觉AI,实时监控细胞制备状态及自动化的操作流程,实现对细胞制品的质量控制及制备流程高度智能化。


实验室面向全球招募以上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欢迎具备上述研究背景的青年科学家踊跃加入。

中科院医学所-华大生命组学中心诚聘海内外英才2022/09/23

  • 35岁以内
  • 博士

(一) 单细胞与空间蛋白质组学 

近年来,痕量/单细胞/时空基因组学技术发展已有重大突破。蛋白质是所有生命功能的直接执行者,特别是在单细胞层面,蛋白质的表达调控和翻译后修饰的高度复杂性带来了全面诠释的高难度和多方面的挑战。中心拟建立世界一流的基于质谱的痕量、单细胞和空间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力争回答生命科学的一些重大问题。


(二)基因组学与信息学

围绕基因型和表现型(包括所有临床数据)的特大数据,以及单细胞和时空组学产生的巨大数据,全力打造医学所信息计算及存储大平台,构建一个先进的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研发与分析中心,以及癌症多组学系统分析数据平台,开发人工智能与多维大数据挖掘的新算法与软件。深度参与医学所及肿瘤医院生物样本库建设,助力医学所打造国家级癌症生物样本库。


(三)合成生物学

建立生物智造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对底盘细胞代谢通路的改造,开展一碳到多碳的生物智造、新型抗癌药物设计与转化研究。以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依托医学所与华大平台优势,突破生物信息学等工具关键技术,如活性成份靶标预测软件、天然产物的代谢通路研究、药效团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助力从天然产物中挖掘先导化合物。以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建设自动化高通量鉴定及筛选平台。


(四)再生医学

建立肿瘤类器官技术研发平台,开展再生医学及肿瘤相关问题研究。搭建全基因组CRISPR基因编辑筛选平台,整合单细胞组学、时空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手段,为肿瘤大规模药物筛选和耐药性等研究提供重要工具。


中心面向全球招募以上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欢迎具备上述研究背景的青年科学家踊跃加入。

中科院医学所新药研发实验室诚聘海外英才2022/09/23

  • 35岁以内
  • 博士

(一)药物化学/有机化学

开展全新抗肿瘤靶点的先导化合物发现和结构优化,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手段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结合体内外药代动力学和成药性设计药物分子。


(二)天然产物药物化学

开展天然产物衍生物的结构解析和鉴定,利用酶催化反应对天然产物进行衍生化并分离纯化。


(三)酶催化化学

开发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酶催化反应,通过定向进化改造工具酶并应用于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衍生化。


(四)分子药理学

利用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手段建立体外药物筛选模型。利用化学生物学的手段探索小分子的潜在蛋白靶标并验证其作用机制。寻找针对特定肿瘤治疗靶点的生物标志物。


中心面向全球招募以上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欢迎具备上述研究背景的青年科学家踊跃加入。

中科院医学所人工智能与智慧医疗中心招聘启事2022/09/23

  • 35岁以内
  • 博士

1.青年骨干(研究员/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

2.助理研究员

3.博士后

4.算法工程师/软件工程师

5.科研助理

中科院医学所攀登计划|蒋逸飞课题组诚聘博士后2022/09/23

  • 35岁以内
  • 博士

研究方向:

1.导电聚合物点荧光探针开发及其在生物成像与传感中的应用。

2.超分辨成像的生物医学应用。

3.蛋白质的高灵敏度定量检测与智能化诊断设备开发。


招聘方向:有机合成(聚合物、荧光染料),生物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

中科院医学所方晓红课题组博士后招聘公告2022/05/12

  • 35岁以内
  • 博士

研究方向:

1. 蛋白质的高灵敏检测,单分子成像、超分辨成像、液体活检等分子诊断新方法

2. 肿瘤标志物的发现和分子机制研究

3. 肿瘤标志物的分子探针和靶向药物设计


招聘专业:化学、生物、物理、医学等相关专业

马大为院士团队·招聘博士后2021/11/04

  • 35岁以内
  • 博士

拟从事工作:

1.全新抗肿瘤靶点的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优化

2.体外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3.小分子药物的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

4.小分子药物作用机制的验证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

5.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渠凤丽课题组招聘启事2021/11/04

  • 35岁以内
  • 博士

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物化学、合成生物学等。(有核酸适体、DNA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等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

刘远课题组博士后招聘公告2021/11/04

  • 35岁以内
  • 博士

博士后(2名),另招聘科研助理(硕士2名)。

付小兵院士课题组博士后招聘公告2021/03/23

  • 35岁以内
  • 博士

拟从事工作:高端医疗器械研究、医学图像测量与分析、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及细胞药物开发、生物制品快速质量检测技术研发、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研发、药物筛选、3D打印技术研究。

招聘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机械工程、应用物理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材料、药学等相关专业。

马大为/丁克课题组博士后招聘公告2021/03/22

  • 35岁以内
  • 博士

拟从事工作:主要从事基于蛋白激酶的化学生物学和药物研发工作。

招聘专业:有机合成,药物化学。


谭蔚泓课题组博士后招聘公告2021/03/22

  • 35岁以内
  • 博士

研究方向:功能核酸设计与筛选、靶向药物合成、重大疾病精准诊疗新方法、分子生物学动态研究新方法人工细胞构建、分子诊断新技术等。

招聘专业:1. 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免疫分子生物学、神经细胞生物学或相关专业。2. 光学工程、光学仪器、微纳加工、流体力学或相关专业。